close

 原文刊於《刻石錄》:http://founder.acgvlyric.org/iu/doku.php/輸入:我學中文輸入法_三

 撇除了設計混亂的嘸蝦米,餘下數種正體中文用者間常見的輸入法,多是大根形。我說的是行列、大易、快碼。這三種輸入法,也有好些相似點。

 行列是字根分佈上最有理據的輸入法。先把筆畫或筆形分作十類,再看字根的首與尾屬於哪類,依座標系統歸到相關的位置中,例外的歸位甚少。接着,用這260個字根來拆字,依筆順,取首、次、三、尾碼,不在同一筆斷開,例如「更」是「一曰乂」。個人學習時,覺得這輸入法挺不錯。唯一問題是,到實際操作起來就很慢。因爲在腦子裏,要先把漢字拆作字根,再思考每個字根的首、尾屬於甚麼筆形。拆一個字就要思考數次1)。結果,我以爲在理論上學會了,在實踐時卻不甚愜意。

 後來我嘗試作弊,直接記憶整塊字根形狀,以及它歸在甚麼鍵。卻發現歸在同一鍵中的字根,雖然一起筆的筆形有共通點,但整塊形狀的差異可以很大,不太能從整塊形狀去聯想。例如「風」、「幺」與「爿」同歸「2↓(X)」,「不」、「夫」與「雨」同歸「1↓(Z)」2)。不透過首、尾筆形來思考,是記不到的。結論呢,還是無法作弊。行列的字根歸類,雖然很有系統,但這系統缺乏形似上的關聯,不易讓學習者以形塊形狀去聯想,每次都要依座標系統來推理。

  大易3)也是大根形輸入法,有254個字根,與行列相若。用這些字根來拆字,依筆順,取首、次、三、尾碼,不在同一筆斷開。這樣說起來,眞的和行列很相似!但實際拆起字來,兩者也有不少差異。大易輔根的歸類方法,以形似爲則,大多數字根都能由形狀作聯想,從字形直覺上,比行列好記。原來人類記憶字塊,主要依靠的還是整塊整塊的字形,而不是逐個筆畫或筆形去記。而且許多正體中文鍵盤上都有大易的主根,我們不必死記字根對應甚麼英文字母,直接記憶字根的位置。有些人喜歡強記「人是A,革是S」,甚至大易官方也提供所謂「口訣」:「捺金鈴,㇏金0。愛慕,I木。水叉叉,水乂X……」這其實是費時失事的。這種強記,在短期間內,可能會帶給懂英文打字的學習者少許方便。但它本身並不是字根歸納的原理,而且習慣了這種記法後,每次打字時,都要多經「把字根轉換作英文」的一關,日後會成爲提升輸入速度的絆腳石,不便於練習盲打、觸覺打字。

 再說,「愛慕」在漢語的北語(包括大陸普通話、臺灣華語)裏與「I木」同音,在其他漢語語言裏就未必,例如粵語。這些口訣使本來設計上沒有語言之限的純取形輸入法,變成對非北語用者不利,有違設計初衷。嘸蝦米其中一大敗筆,就是有些字根按「音」歸鍵,但所據的音偏重北語,對其他漢語語言用者不公平4)。大易輸入法本來沒有這問題,因此不要爲強作所謂「口訣」,而重蹈嘸蝦米的覆轍。

 大易的字根歸納純以形似出發,雖然有些字根還是容易記漏,但實在比行列好記得多。然而,它的字根設計不見得比行列好。雖然行列和大易的字根數量相似,有好些字根形狀也很像對方,可是還是有一些差異。這些細微差異就可以令結果很不同。行列把「角」歸「J」鍵,把「魚省掉灬」歸「U」鍵,「魚」字要打「U,」,「鮭、觟」不重碼。大易視「角」爲「魚」的輔根,結果就重碼了。行列把「車」和「甫省掉點」歸入「Q」鍵,「甫」字要打「QH」,「門」歸「E」鍵,不重碼。大易把「車」、「甫」都設定作「門」的輔根,就形成「捕、捙、捫」等重碼字組。

 但這不等於大易的重碼字特別多。看輸入法研究者泰瑞的分析,其實大易的重碼率只是比倉頡略高少許,但行列的重碼率卻明顯高了一截。行列的重碼問題,在於「估你唔到」——在思考怎樣拆一個字的時候,你怎會想像到,「金、半」同鍵,「泮、淦」、「判、釗」會重碼?憑依稀的記憶,使用大易時,大概會有這種心理準備:「又遇到這個根啊,大概會跟哪個哪個根重碼了。」使用行列時,則是:「咦?怎麼這樣的字形會重碼呢?啊,想一想,好像又是啊……」而「大」與「不」重碼,「大受感動」與「不受感動」隨時會相混,更令人一臉「囧」然。

 大易另一缺點,是要使用數字行(或稱「第四排」)的鍵來作字根。學拆字時,不覺得有甚麼問題。練打字時,發現手部活動範圍的確較大,但也說不上很不便。網上還有用者說,在手提電腦裏數字鍵會移位甚至消失,影響使用。但我用過幾部手提電腦,鍵盤基本上都正常,頂多是「'[]-\」少許移位。消失的是右方的數字鍵,不是「第四排」。

 接着要說的是快碼。快碼也是拆大根,也以規則容易作招徠。與大易一樣,使用四排按鍵,規則是:非橫分字,取首、尾碼;橫分字,取左邊的首碼,右邊的首、尾碼。即是取二至三碼。口訣是:「頭尾,頭頭尾」。看起來它比大易更簡單。可是我會說,快碼是劣化版的大易。

 首先,取碼這麼少,意味着重碼機會很高。像「茉、茱、萊、茶、荼、菜、葉、藥、蔾、葇、茦、棻、蘖、蘗、蓁、蘇、葆、蒢、蒤、藻、蓧」等,都是非橫分字,只取首尾,所以都是「艹木」。這不成了依賴選字的速成麼?怎樣盲打?

 而且它的輔根歸類,比大易更忽視細節差異。例如「T」鍵,主根是「木」,輔根卻有「本、未、末、禾、朱、耒、秉、乘」。所以,要是遇到最大根就直接取之,那麼「沐、沫、沬、洙、泍、洡、溗」、「林、秝、柇、枺、秣、株、秼、棅」等,全部都會重碼。結果好些字身都不是取最大根,需要再拆。例如「朱」也常拆作「⺧木」;「株」除「木朱」外也會拆作「木⺧木」;「洙」更一定要用「氵⺧木」才能輸入,不能拆作「氵朱」5);甚至「茱」非橫分字,卻除了「艹朱」外,還會拆作「艹⺧木」,與官方宣稱的取碼規則不相符。同理,「菜」也拆作「艹爫⺥木」,「藥」也拆作「艹幺木」,即是都可取三碼。我可以說,原來取碼規則是用來無視的嗎?官方自己無視自己的規則,而且不是僅佔少數的特例,是爲數甚多的常態。同一部件在不同字裏,也往往因此而有不同拆法。容錯支援也很隨機,例如「朱」字支援「ノ未」這容錯拆法,但其他「朱」部件的字都不可以這樣拆。6)

 同類問題充斥着整套輸入法的編碼中。雖然,快碼的規則的確比許多輸入法簡單,看着印滿主根與輔根的專用鍵盤,要初學者一接觸就能出字,的確無難度。但它用了四排按鍵,也如此依賴選字,重碼的候選字長得有速成的一半,彷彿就是白浪費。看來若不靠官方外掛,也難以盲打7)。據悉,快碼說明書甚至說它的重碼率約爲百分之五8),這是謊言還是「語言僞術」呢?

 而且快碼與嘸蝦米一樣,是擁有專利的。要使用快碼,得買它的軟件,買它的自家鍵盤(鍵盤上印有英文和快碼字根,沒有倉頡、大易的)。那時我還是學生,跑到腦場裏,在他們的推銷攤位玩。的確,看着齊列字根的專用鍵盤,很快就能出字,但我心裏暗忖:非用他們的專用鍵盤不可嗎?花錢買了正版,安裝軟件、安裝鍵盤,在自己家裏熟練了,那麼,到公共圖書館去,到別人的家裏去時,又如何呢?幸好我當時想到這點。現在看看快碼的公司,雖然還有發售這輸入法,可是資源都投放到九方輸入法去了。官網沒有快碼的敎程(只有用來宣傳,吹噓自己有多易學多快速的簡單擧例),連字根表也小得看不清輔根!網上也找不到網友自編的。

 想當初,快碼與嘸蝦米的發明者,寫過多少攻擊倉頡的文章,說倉頡害了幾多人。快碼作者叫梁立人,大家看看他在報章上的離奇膠論,可知他平日也是狗口長不出象牙,愛人身攻擊、扭曲事實。他罵倉頡,說它「落後過時」,是「清朝婦女的纏腳布」,「十碼九騙」之類,論證過程中用了許多詭辯,炸藥份量與發明嘸蝦米的劉重次不遑多讓,但口腔裏的那股臭味更爲濃烈。那時在中文輸入法世界的論壇上,就有不少壇友不齒其言,予以反駁。只是事隔多年,找不回了。

 我個人會建議:怎也只鍾情於大根輸入法的朋友,不如直接學行列或大易。畢竟主流系統都支援它們,或者都能輕易取得免費又合法的支援軟件。拆字的直觀度不會輸給快碼和嘸蝦米。而這兩種間,個人推薦大易多一些,感覺上它比行列容易。至於能適應小根的朋友,倉頡輸入法,或其衍生改良版,仍是很好的選擇。在芸芸改良版中,要容易上手而不怕選字的,可以用速成甚至輕鬆輸入法,尤其後者拆碼眞的超輕鬆,痛苦的部份是選字吶。不想依靠選字,想高速,但嫌倉頡拆碼規則太仔細,可以考慮快倉輸入法(最多三碼)或大新倉頡(最多四碼),它們都跳過了倉頡拆碼最講究的那一至兩個碼,增加了簡速編碼、詞組輸入等去提升速度——即是開外掛,但外掛取碼比嘸蝦米那種有理得多。思路條理清晰的,我還是推薦原味倉頡,根據個人經驗,它絕對沒有坊間所說的難學。

 說起來,其實好些以簡體起家的形碼輸入法,如王碼(五筆)、鄭碼等,都支援正體字拆碼的。可是它們設計時,是從簡化漢字入手的。看過網民說,它們的正體字部份,重碼率都很高。我就暫且不論了。

♪ 本作品以Creative Commons 署名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共享 3.0授權條款授權。如欲回應,請移玉步至《刻石錄》原文。

1) 正體中文用戶較陌生的三角輸入法,也有類似問題。用者要先拆字,然後再思考字根的首、尾筆形。
2) 以「行列30鍵」爲準,即是不把數字鍵作爲字根。官方的敎學及一般系統上的行列,都是「行列30鍵」。官網更呼籲「行列40鍵」的用者轉用「行列30鍵」。
3) 以「大易四碼」爲準,一般作業內附的都是這個。「大易三碼」沒有眞的方便多少,但重碼率卻高得多。
4) 況且即使根據北語,也雜亂無章。詳見〈我學中文輸入法(二)〉一文。
5) 不過,有些橫分字,右邊部件卻不能再拆。例如「東」可視爲大塊輔根歸「0」鍵,也可拆成「木田」;「棟」字可拆成「木東」或「木木田」。但「陳」字只能拆作「阝東」,不能拆成「頭頭尾」的「阝木田」。
6) 上述編碼,來自Github上的快碼碼表,也許與官方有分別,但我沒購買官方快碼軟件,無從求證。
7) 理論上如此。實際上,我沒購買快碼軟件,因此沒有測試過。但事前沒想過這麼大根和多根的形碼輸入法,也如此倚賴選字,完全不符合其文宣裏的形象。還記得快碼的文宣不斷說,用它就「很輕易做到每分鐘打40字以上」,「不消兩三分鐘就打完一篇文,快到飛起」,「專業用家需要高速輸入大量文字,快碼就最適合不過」,「兩隻手指篤贏倉頡高手」之類的。
arrow
arrow

    內木一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